首页

SM调教视频男奴

时间:2025-05-24 23:55:40 作者:南京玄武湖锣鼓喧天赛龙舟迎端午 浏览量:77805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李京统)700多年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打开了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提到,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马可·波罗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为一代代友好使者所追随。

  马可·波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外国人”之一。700年之后再看这段旅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1271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及叔父从威尼斯出发,经过黑海和波斯,于1275年夏天抵达了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约17年之久,期间游遍了中国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西至川藏、东达苏浙、南抵滇闽,马可·波罗不仅走遍中国东西两线,还访问过越南、缅甸、老挝、泰国、菲律宾等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效力多年,3位威尼斯人已深得忽必烈的信任。最终,借由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去波斯伊尔汗国成亲的机会,波罗三人踏上了回家之路。1295年的一个黄昏,取道海上丝路的马可·波罗和父亲、叔父经过日复一日的海洋漂泊后,终于抵达了威尼斯的石铺码头。

  回到家乡后,马可·波罗因卷入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而被俘。在狱中,他向狱友——比萨作家鲁斯蒂谦口述了自己在东方的传奇见闻。鲁斯蒂谦发挥小说家的才能,将马可·波罗口述的见闻写成了一个奇幻宏阔、引人入胜的世界,这便是《马可·波罗游记》。

  游记问世后,在数月之内风靡意大利,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快速、广泛地传播,甚至被冠以“世界第一奇书”之名。

  马可·波罗不是“只会欣赏风景”的普通旅行者,他像一位训练有素的社会学家,记录着各地的自然风貌、物产、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宗教、家庭观念等,让他的游记超脱于个人体验,具有知识价值。

  譬如,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驿站制度、赈灾制度、税收制度、驻防军制度,以及杭州的打更报时制度、福建德化瓷的制作工艺、河北沧州地区如何“生产出大量的盐”等,将当时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技术,向西方世界推广。

  马可·波罗口中“可以打碎当柴烧的黑石头”,其实就是煤炭;“和人头一样大”的印度坚果,是椰子;和真金白银一样效用的“轻飘飘的纸币”,在中国各地保存完好。借由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日益频繁而全方位的交流,如今我们早已明白,那些曾经绝难想象的“神话”,正是宝贵的文明多样性,是互学互鉴的源头活水。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意两国多地合作举办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高度肯定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今年4月,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创意展在威尼斯开幕。除展出由圣马可国家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提供的马可·波罗珍贵馆藏,观众还可以借助MR眼镜在虚拟世界欣赏敦煌雅丹地貌、漕运千帆、福建土楼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如今,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不断涌现,他们正以各种方式在各自领域播撒着中意两国友好的种子,将东西方之间距离拉得越来越近。

  今年7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时指出,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两国历史悠久的友好交往曾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中意两国的共同财富。(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30秒】孙洁委员:建议将助浴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

激发改革、开放、创新动力活力,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前进的广州,唯有“以新提质”,方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城市、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中方:望各相关方尽快找到恢复叙利亚稳定的政治解决方案

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网站日前刊文说,从全球变暖、食品短缺,到非法移民、能源危机,全球性挑战正变得越来越尖锐和紧迫。正因如此,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会议之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进程和结果值得关注。

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

作为“观野青年养老村”团队的一员,他确实曾在网络上宣称他们是“青年养老院”,还打算把整个村子做成“青年养老村”,但后来他们在与村里的合作过程中意识到,“养老”这两个字太过突兀,也与这里年轻人“扎堆儿”的实际情况不符。所以,现在他们对外已不再提及、甚至淡化了“青年养老院”的概念,统一宣称为“青年村”。

国家统计局:2月全国城镇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3%

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徐婧) “关爱成长 点亮希望”公益系列活动开幕仪式暨夏令营活动开营仪式1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文化+艺术”形式,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山海经》,面向少年儿童群体开展一系列美育活动。

东西问|莫华伦:香港与敦煌文化碰撞可擦出新火花

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看,40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幅为0.92%,其中,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减幅达1.70%,是全国平均减幅的1.75倍,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减幅为0.56%。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